顶级配资平台
Sona Systems是一款无纸化的被试征集与实验管理系统,被试征集与实验管理的云端软件,可以全面提高实验效率和研究成果。
不是普通的实验室扫码
Sona的二维码功能让参与者与研究者都更轻松:参与者到场后,研究者只需扫码,即可完成参与状态确认!整个过程快速、简单、方便。
启用二维码
借助二维码,标记参与状态变得极其简单。第一步,需要管理员在“系统设置”中开启该功能:
当您将“自动提醒邮件附带二维码”设置为“Yes”时,只要提醒邮件针对的是实验室研究,系统就会在发送给参与者的提醒邮件中自动包含二维码。提醒邮件会在参与者所预约时段的前一天发出。如果您尚未设置,可在系统设置中指定包括研究提醒在内的邮件发送时间。
工作原理
实际操作几乎与开启设置一样简单。参与者会收到提醒邮件。但针对实验室/面对面和视频会议研究,该邮件底部会包含一个二维码。
参与者到达实验室后,只需向研究人员出示邮件中的二维码即可(若为视频会议研究,参与者可将二维码对准摄像头供扫描)。
对于研究人员来说,操作更加简单。参与者到场后,在手机上打开邮件,研究人员即可使用 Sona 移动应用或手机相机扫描。智能手机的相机通常自带二维码识别功能,但也有许多免费应用可供使用。
尽管从手机屏幕直接扫码通常最方便,参与者也可以携带打印好的邮件纸质版。研究人员同样可以使用 Sona 应用或手机自带的相机功能进行扫描。
二维码扫描后,系统会在移动应用或浏览器中跳转至研究人员的 Sona 账户,并自动授予学分/标记已参与。
就是这么简单。其实,比描述的还要简单。为了说明流程而配的图片和文字反而让它看起来复杂。真正准确的流程描述应该是:参与者带着提醒邮件到场,研究人员扫一下二维码,学分/参与记录就自动完成。
附加优势
即便只是为了更方便,我们仍会建议尽可能使用二维码;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觉得同样的功能对自己同样有价值。对于那些已经沿用多年、拥有一套“屡试不爽”签到方法的研究人员来说,尤其如此。
对于那些早已习惯某种签到方式的研究者来说,经常会听到一种“老办法就是好”的论调:“既然老办法没出过错,干嘛要换?”
多数情况下,老办法确实没什么大问题,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就是最优解,也未必对研究者或参与者最友好。我们不妨把几种常见的签到方式放在一起比一比,就能看出端倪。
传统签到方式
传统的签到流程是:参与者走进实验室,由研究人员迎接。
研究人员通常会准备一份打印好的名单,上面列出当天或某个时段的所有参与者。
参与者到场后,报上姓名,研究人员便在名单旁打个勾。
有时名单会以电子表格或类似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电脑上;也存在其他替代做法。总之,研究人员必须确认谁到场了,才能标记其参与记录。
隐私与保密考量
然而,这些传统做法存在明显弊端,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关乎参与者权利--尤其是保密与隐私。名单上哪怕只列了姓名,也属于可识别信息。研究者必须全程严密监管这份名单。既要防止遗失,又要在使用完毕后第一时间销毁。
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电子表格及其他任何形式的文件--即便它们保存在电脑里。只要文件里列的是姓名,就必须尽快删除。
当然,也有兼顾隐私的替代签到方式。管理员可在“系统设置”中将“参与者身份识别”设为“唯一系统分配ID码”。启用后,参与者每次签到只需携带自己的ID码,研究人员则用ID码清单而非姓名清单来核对。这样一来,签到表本身就是去标识化的。
当然,这种做法确实解决了隐私与保密问题。但值得指出的是:
即使将“参与者身份识别”设置为“唯一系统分配ID码”,研究人员依旧可以直接扫二维码完成签到。
不论是姓名列表还是ID码列表,研究人员仍需登录Sona系统,手动标记参与记录。
二维码签到方式
将二维码签到作为实验室/现场研究的签到方式,能够兼得两种优势:既无需担心带有可识别信息的签到表,也不必再手动对照去标识化的系统分配ID码来标记参与。
签到流程直接升级为“扫码即完成”,学分/参与记录自动授予并标记。
最终说明与建议
启用“自动提醒邮件二维码”后,签到流程被大幅简化:研究人员可以在迎接参与者的同一瞬间完成扫码并自动记录出勤。
它彻底省去了准备纸质或电子签到表的需求,也不再需要在连续多场实验结束后手动勾选姓名或ID码。
由此顺带避免了研究人员因事务繁忙而忘记标记出勤这一常见问题。
留一个备用方案
如果参与者忘记带邮件怎么办?
这曾经是个大问题。如今,大多数移动设备都已内置二维码扫描功能,因此只要参与者随身携带手机,就等于“带”来了自己的二维码。
当然,仍有可能出现意外:屏幕故障、不会用手机查收学校邮箱等。
即便所有环节都出岔子,研究人员仍可手动标记出席--只需在 Sona 中打开该时段的研究即可。换句话说,最坏情况下,二维码扫码失败,也无非回到传统的签到流程。
研究者须知
最后,某些类型的研究出于现实操作考量,可能暂时不适合使用二维码签到。例如在 fMRI 实验日,实验室内外严禁携带智能手机,否则会带来安全隐患。此时,将手机统一锁入安全储物柜直到所有参与者完成后续访谈,是最安全、最简便的做法。
手机被集中存放后,现场扫码明显不再方便--毕竟参与者的手机同样无法随身携带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关闭“自动提醒邮件附带二维码”的全局设置。即使该功能系统级启用,研究人员仍可随时选择手动标记出席/授予学分,不受任何限制。
结语顶级配资平台
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